斯大林闻言拿着烟斗又吸了几口气,询问了红色联盟机械化军的建设进程,叶戈罗夫当即进行了汇报,并且根据自己在华夏战场的经验,坦克的制造速度和可靠性应该排到第一位,现有的t-16,并不能完美的执大纵深作战,需要研发新的坦克,斯大林当即同意。
叶戈罗夫满意的回去了,斯大林走到窗前一个人久久的看向莫斯科广场的红旗,思考了良久。
德意志国防部,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和鲁道夫·卢茨,正在国防部面见鲁道夫兴登堡,如今的古德里安已经在陆军部运输科内组建新的战术教导处,作为装甲作战的指导先驱,周亦云在黄埔对装甲知识让他获益匪浅,而鲁道夫·卢茨在1924至1927年担任陆军部兵器局局长时,就开始对下属进行装甲战理论相关概念的培训,将装甲战术引入汽车运输技术课程。
他在1926年就得出了未来的德国需要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的理论未来的德国装甲兵要更多的依赖坦克,其想法决定了德国20世纪20年代末第一批坦克生产计划,是德国装甲兵发展的先驱者之一。
柏林的天空下起了细细的小雨,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和鲁道夫·卢茨俯身盯着摊开的加密电报。电报纸上的摩尔斯电码经译电员之手,化作关于东方战场的详细战报,华夏将领周亦云指挥的第18军,在鲁省平原进行的装甲作战实践。
“您看这段”古德里安的银质笔杆重重戳在装甲第一师字样上,兴奋的说道,“他们用坦克集群在博兴至东营间实施快速穿插,将日军38旅团切割成数段。这不正是我们在哈茨演习和冬季图上演习之后建立装甲部队,并且确认,装甲部队将是未来决定性的兵种,现在遥远的东方已经将装甲部队和运输车辆结合起来,并且在实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应该推立即行动起来。”
鲁道夫·卢茨十分的赞同古德里安的看法所以两人来到了国防部,希望由兴登堡总统签署命令,邀请周亦云来到德意志国,兴登堡非常爽快的批准了,搞的古德里安两人十分的差异,其实兴登堡根本就不在意,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政治事务和国家整体发展方向上,邀请周亦云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签批的很是痛快。
很快一封电报摆在了在德州马克斯?鲍尔的桌子前,马克斯?鲍尔作为德意国军事顾问团的核心成员,自华德军事合作启动以来,他便奉统帅部密令,持续追踪18军的动态。此刻电报里描述的\"不间断装甲突击\",与德意志国陆军正在推行的装甲作战的改革不谋而合,令这这位德意志军官激动不已,对于德意志统帅部邀请周亦云的正事决定自然是欢喜,从单纯的军部邀请,升级成了国家邀请。
“致电南京德意志领事馆”,马克斯?鲍尔当让部下用电报给在南京的赫尔伯特·冯·博尔希发报,\"这种实战经验对我们的改革至关重要,总统已经下令让赫尔伯特·冯·博尔希爵士,以最高规格邀请周将军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