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义的大王杨幺是谁,远在大金的王突自然弄不清楚,但是王摩这个名字他可是分外熟悉,不光王突熟悉,山寨上下多少老兵听到这个名字,那也是讨论不止。
见此情形,王突当下扯起王摩的名号,借着山寨中老兵之口,暗暗传出话去,言说王摩是自己派去南方的,现在王摩已经起事,自己这边也要积蓄实力,这样等到王摩覆灭大宋后,自己这边才好和他里应外合,一起覆灭大金,到那时天下一统,众军便都是开国功臣。
那你想这都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了,现在能有当开国功臣的机会摆在眼前,那不管成功的几率有多少,这些人总会是激动难忍,而这采掠山内也总算是暂且安定下来。
别看只是暂时安定,可对这位生铁头来说,已然足够让他心满意足了,毕竟那王摩和赵斌、岳飞的年岁相当,现如今这几位都已为人父,岳云、岳雷更是已经能阵前斩将杀敌了,那就更不要说这王突了。
在这个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年过花甲的王突实在没有多少进取的心思,因此在扯出王摩的旗号,换来山寨的片刻稳定后,这位生铁头便又回到醉生梦死之内,每日里得过且过,至于自己死后这采掠山的去留存亡就与他这个死人无关了,有道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但是生铁头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毕竟这话一旦传出去,那不说山寨这些喽啰兵如何,就是他王突的四个儿子也不能罢休啊,因此王突每日享乐归享乐,却从来不去和手下解释半句。
长此以往,这山寨之内,自然就将王突信口胡编的南北合围当作了真话,可等到后来岳飞兵围洞庭湖,杨幺、王摩两人率军隐遁行迹后,这被众军当成真话的缓兵之计,也成为了王突的催命符。
为了化解这次危机,王突索性摆出一副大势已去的架势,领着全山人马向采掠山下的金人城池攻去,并且将山寨内那些跳动不安之人派往前军先锋。
要说这王突那也真有两把刷子,一次突然袭击杀的金人措手不及,一战斩杀金兵百余人,当然采掠山内那些不安分的喽啰也都在冲锋之战时丧命,而等到金人队伍集合后,王突便早早的拉着手下人马,撤回到采掠山之中,借着地势抵御金人的复仇。
这外部来了危机,内部的矛盾自然是暂时搁置,这一段时间采掠山到真算的上为抗金尽了一份力,每年多少也能牵制数千金兵在此地,而等到后来兀术再次整军南下,赵斌兵围临安,杨幺、王摩乘船再出世的时候,王突心念一动,一个新的故事便又诞生了。
这王突毕竟是当年耶律大石麾下之人,对那皇城司也是早有耳闻,所以在听到王摩的名字后,王突脑中立时浮现一个绝妙的理由,那便是从始至终,自己都是皇城司中人,当年奉命卧底大辽,如今奉命扎根大金,为的就是江山一统之日。
而他王突之所以之前慢待金人,后来更是领兵冲杀金城,都是奉了命令行事,都是为了让金人后方不宁,不能专心北伐,现在之所以能对众军言明,便是因为明君登基,大胜将至,诸位兄弟又都是多年的生死同袍,因此他王突才会对众位兄弟坦言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