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不倾向
“马总.”
刘施施进屋时,见陆远在阳台前和人通电话,心中好奇是哪个马总。
“咔哒。”
听到关门的动静,陆远扭头看过来。
“给你买的水果。”
刘施施扬起手中的两个袋子,轻摇几下后,折身进入厨房。
结束发布会,在小区门口碰到老母亲,便陪着逛超市,顺道买的水果,有葡萄、枣子、蓝莓、石榴、柚子.
她将每种水果各洗了些,颇有仪式感的摆了几个果盘,端到客厅。
见狗东西还在打电话,略感无聊,开始捣鼓黄皮柚子。
“好的,到时候见。”
陆远挂断电话,见她艰难的对付着柚子皮,笑道:“怎么不用刀切用手掰多费劲啊。”
“不要。”刘施施摇头拒绝,认真地说:“切开吃,柚子的灵魂可就没了,一瓣一瓣地吃才有味道。”
“哪有那么玄乎,你这是心理作用,味道都是一样的。”
“才不是呢,就像西瓜一样,切开和掰开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嘿,还不信我。”陆远转身,去厨房拿刀。
“南方种柚子的可多了,乡下庭院里几乎家家都会种一棵,特好养活,种下去就不用怎么管它。我从小吃到大,切开吃、剥开吃、水煮、火烤,什么方法都试过。”
“小时候咳嗽,我妈就用柚子煮茶,将柚子去皮去瓤,果肉和百合放入锅中,加入白,用小火煮大约一个小时,味道和水果茶没两样,有机会让她煮给你尝尝”
“剥好了,不用去厨房。”刘施施打断他的话,将柚子皮扔进垃圾桶,扯了张餐巾纸,轻轻一擦,纸上一片绿渍。
“京城这边柚子树也有不少,就是不结果子。”
陆远坐下:“那当然,柚子树属于阳性植物,不耐寒,北方温度太低,即便结出果子,味道也不怎么样。”
“啊,来,尝尝!”刘施施掰开一瓣果瓤,去皮,递到他嘴边。
陆远接过,嚼了两口:“味道刚好。”
“是么。”刘施施仔细观察他的表情,确认他不是在骗人,才放心的掰开一瓣放自己嘴里。
“我就说不酸嘛,我妈偏不让我买,说籽儿多,买了不能吃,浪费。”
陆远最开始还疑惑她盯着自己干什么,此刻才恍然大悟,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敢情你自己也不确定酸不酸,拿我当试验品呢”
“嘻嘻!”刘施施见计谋被识破,站起身,胯坐在他腿上,搂着他的脖子,一阵撒娇。
她咬住一瓣柚子,抬起下巴,往他嘴边送:“哥哥人家错了么。”
“嗯哼。”
陆远抚着她的小腰,闭着眼睛,享受片刻的对口服务,便听她说道。
“你看微博了么,马芸点赞了徐伟峰发布的博文。”
“嗯,我知道,徐伟峰已经和我说过了。”
刘施施捏起一颗蓝莓,自个咬一半,剩下一半塞他嘴里:“要我说,马芸高调的简直不像一个中国商人,话题度比很多一线艺人都高。”
“的确。”陆远笑着回应。
在一众商业大佬里,马芸是个异类。
相貌清奇、作风高调、坐拥电商行业市场第一的公司、令人瞠目的财富。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高调的行事风格。
中国文化自古讲究“闷声发大财”,凡事不求张扬,商人更是深谙此道,行事低调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高调的富人,通常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国内的商人都十分低调,但马芸却反其道而行之,仅凭寥寥数语便能引爆热搜,成为舆论的焦点。
因此互联网上各类关于马芸下场的预测中,基本都是马芸迟早药丸,理由千篇一律:太高调了!
不过陆远能理解他的做法,这和经纪公司打造艺人的路数相差无几。
所谓的高调,实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营销手段,一种深入人心的形象塑造。
如憨厚的刘强咚、亲民接地气的雷君.都属于自我包装。
在互联网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平台上,一个平易近人、能开玩笑的老总,无疑比那些沉闷无趣、不苟言笑的类型更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马芸的高调,一方面给阿里巴巴的推广省下数百亿广告费,另一方面,更是一种强有力的信誉背书。
马芸刚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互联网是什么,很多人都弄不明白,那是个连网址都需要科普的年代。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互联网就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系。
马芸要做的,却恰恰是将虚拟的网络,和现实的世界联系起来。
无论是当初的阿里b2b,还是后来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都是和钱直接相关。
而任何时候,钱永远是敏感话题。
别说把钱放进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就是把钱放进现实世界,也需要用户给予银行级的信任。
银行是有国家出面背书的,淘宝与支付宝这种靠代码组成的虚拟空间,凭什么让用户信任
马芸高调地把自己推向台前,就是在客户表明。
阿里的老板就在这里,全天下都认识这张脸,真出了问题,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有他来承担后果,请放心来我这里开店存钱,我不会跑!
陆远佩服他的勇气。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外界关注的聚焦虽然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庞大的流量,但也势必会引发无尽的麻烦。
在互联网内容日益无底线的今天,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断章取义,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届时,与马芸紧密绑定的阿里巴巴,其股价或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不过我妈倒是挺喜欢他的,支付宝很多功能确实方便,水电费直接网上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