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求医问药,啥都离不开钱,没钱也难生活,而且岁数大了地里的活也干不了,所以到了晚年,子女们不仅需要给老人提供钱,还得按时送粮食。
老李头问的也没错。
李建设瞠目结舌,根本没想到父亲会问起这个。
这些年在外边上学,李建设独惯了,这个问题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一心想捞够家里的油水,然后全身而退,沈市的美好生活再向他招手,他哪有心思想这个啊。
或许是想到过这个问题,但都被他刻意的忽略了。
对于一个自私的人来说,只有他自己的事情才会排在前面,会被优先解决,那些别人的事情都不重要,可以忽略。
这会儿被问到了头上,李建设也不能不回答,可能是潜意识里有些抗拒,一时间他还真就说不出啥话来。
一秒、二秒……漫长的沉默过后,老李头也明白了儿子啥意思。
可有些事情不是沉默就能躲避了的,至少在老李头这儿不行。
老李头不差儿子那点儿东西,可事情不是那么个理,伦理道德、公序良俗,一切的一切,都在约束着人,儿子必须得有这个责任,不管咋地,老李头都不能让他混过去。
要真是让他用沉默这一招糊弄过去,老李头觉得,这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
虽然眼瞅着老三不中用了,那家伙跟老四不差啥,可不管咋地,那家伙都在镇上呢,有啥事儿可以去找他,那小子跑不了。
虽然这两年老三没少干缺德事,可是在老李头心里,还一直对他挺有信心,那小子精明归精明,抠搜归抠搜,可要说养老要钱,那小子不带不给的。
老李头没惯着儿子,直接说道:“你放心,你爹也不是黄世仁,非要扒着你不放,不过等我和你妈不能动弹了,以后的生活肯定是要你们兄弟几个负责,你们都一样,每年给我拿四百斤粮食就成,再就是我们有啥大病,你们哥几个均摊就行,别的也没啥了,你要觉得行,咱就找人过来做个见证,如你的意,分家!”
老李头要这四百斤粮食,那是老早就想好的了。
到岁数了干不动地里的活了,就没粮食收了,活着就得吃粮食,在农村,粮食都是自己种,相对来讲便宜些,几个孩子给拿,他们便宜,自己也方便。
再一个,自己和老伴一年也就吃个一千一二百斤左右的粮食吧,剩那个四五百斤粮食就能换钱了,再不就换点针头线脑啥的家用。
岁数大了,也没啥想买的了,所以不用要啥钱,自己再有点儿积蓄,也不用孩子们掏钱,老李头算得挺明白。
李建设一听,父亲的条件并不苛刻,对自己来说挺简单,立刻答应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