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把从系统购买的五项跟盾构机有关的技术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遍。
发现要想在这年月生产出完整版的盾构机,基本是不可能了。
不过盾构机的核心功能是掘进、排土和支护。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可能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的液压或电气系统,但可以设计手动或半机械化的结构。
比如使用蒸汽车作为动力源。
咱李爱国是改装蒸汽机的老手了。
只要把火车上的蒸汽机弄下来,跟履带坦克相结合,就能鼓捣出一台专门的履带蒸汽车。
履带蒸汽车可以推动齿轮和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推动刀盘旋转或前进。
刀盘可以采用手动操作的旋转刀盘,外加利用杠杆原理的冲击式钻头,也能凑合。
排土系统可能采用螺旋输送机或简单的传送带,再由人力三轮或毛驴车把土运出去。
深夜,李爱国把这些图纸搞定,拿起钢笔,就着昏黄的灯光,在白皙的草稿纸上写到。
“盾构机的主体配置包括:掘进系统、排土系统、支护结构.动力来源”
一直忙活到半夜,才算是把所有的材料搞定。
李爱国打着哈欠把材料装进帆布袋里面,推开了里屋的门,钻进了被窝里。
刚躺下,陈雪茹就贴了上来。
耳边响起一道近乎呢喃的声音:“爱国哥,小明徽也大了,咱们是不是再给她鼓捣个弟弟。”
借助昏黄的灯光看去,陈雪茹的小脸潮红。
这哪个受得了啊!
李爱国勐地来了精神。
耳边响起了一阵激情四射的旋律。
【给我闹!给我闹!给我闹!
……粪力踩!
给我闹!给我闹!给我闹!
……粪里踩!给我闹!
一边加档一边踩。
一边加档一边踩……踩!!
给我闹!给我闹!给我闹!……
一起开火车吧】
隔壁屋内,许大茂在工地上劳累了一整天,混身疲惫,此时刚刚入睡,就被这动静惊醒了。
“这才休息了两个月,又开始了,这日子好让不让人过了!”许大茂打了个哈欠,想用被子遮住耳朵。
“啪!”
他脸上挨了一巴掌。
“咋地了”
刘岚从被窝里坐起来,一把将他揪了起来:“给我闹!”
许大茂:“.”
翌日一大早,李爱国打着哈欠起了床。
陈雪茹精气神十足,早就做好了早饭,喊他的声音也比以前柔和了许多。
“爱国哥,吃饭了。”
桌子上摆着棒子面粥,一盘小咸菜,两个白面馒头,外加五个鸡蛋。
吃饱喝足,李爱国抖擞精神,挎上帆布包出门。
刚走两步,就看到许大茂扛着锄头从屋里出来。
他脸色蜡黄,黑眼圈浓重,一看就知道昨晚上没休息好。
“大茂哥,咋地了,晚上偷人家去了。”李爱国笑着打了声招呼。
许大茂冲他翻了个白眼:“我是被人偷了。”
这是意思不管了,还是赶紧去铁道技术所,要不然等会刘国璋主任该去开会了。
李爱国无视许大茂一脸幽怨的样子,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来到了铁道技术研究所。
刘国璋这阵子好像很忙,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应该也参与到了地铁的建设中。
“老师。”李爱国在门口敲了下门,这才走进去。
“爱国,你来了,赶紧坐,你这阵子可是大忙人,好久没过来了。”刘国璋知道李爱国肯定有事情,放下材料站起身,把他让到了沙发上。
李爱国从帆布包中取出了一份资料:“老师,昨天我参加了挖掘地铁实验隧道的工作。在劳动中,我有点新想法,想跟老师汇报一下。”
“是吗”刘国璋也没在意。
毕竟挖隧道,还能挖出来
“老师,我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挖隧道的机器。嗯,名字叫做盾构机。”
此话一出,刘国璋的脸色就变了:“盾构机你赶紧说说。”
李爱国打开资料,把几张图纸递了过去。
“老师,这种机器其实在1825年已经出现了,曾用于泰晤士河下方修建隧道,后来,经过改进还用于了纽约迪特隧道的开挖,它的原理很简单,跟船蛆在木头里钻洞差不多”
李爱国简单的把盾构机的原理解释了一遍。
刘国璋虽是政工干部出身,这些年也没少研究技术,瞬间意识到盾构机的可行性。
“这盾构机效率高,节省人力,确实是个好东西.不过,看上去技术挺复杂的,成本应该不低。”
刘国璋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盾构机作为大型工程机械,在后世的价格一度高达3.5亿人民币。
虽然李爱国考虑到这年月的技术条件,做了不少简化,但是盾体结构、刀具与刀盘等必要的结构却不能节省。
就算是自己制造,成本也远超过一台蒸汽机。
“老师,盾构机的成本确实很高,不过它特别安全,只要配合注浆法,可以将事故率降低至百分之三一下。”
听到这话,刘国璋有些动心。
这年月使用炸药来开凿隧道,除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外,还特别的不安全。
每次开凿隧道,都会发生一些事故。
“爱国,你尽管放手去干,铁道技术所这边全力支持你。”刘国璋当场拍了板。
不过该如何干,还是有讲究的。
李爱国考虑到盾构机的图纸已经搞出来了,建议把研制工作放在前门机务段。
一来,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有优秀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配合下,能够更快研制出盾构机。
二来,前门机务段是基层单位,没有那么显眼,很多事情操作起来更方便。
只是就算是要研制出盾构机,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
李爱国提出应该缓一缓郊区的实验隧道挖掘工作,免得发生什么意外。
毕竟一旦盾构机研制成功,将会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介时,深挖将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你先等等。”刘国璋没有回答李爱国,而是突然站起身,走过去关上了办公室门。
再回到位子上的时候,他的脸色严肃了起来。
李爱国意识到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讲了,连忙坐好,双手放在膝盖上。
刘国璋提出了一个问题,“爱国,你真的以为深埋还是浅埋,是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李爱国愣住了。
他仔细一想,就觉察出了事情有点不对劲。
这是个战天斗地的年代,无数看似困难无比的工程,都能够顺利完成,更何况是一条地铁
刘国璋点上根烟,抽一口后,伴随着烟雾又吐出了一个问题。
“现在世界上实行浅埋的主要是小美家和小欧家,老毛子的莫斯科则采用了深埋,最大深度高达100米。”
“咱们的地铁学习对象是老毛子家的地铁,建工局曾经派人前往莫斯科做了长达数学的考察。按说咱们应该像老毛子那样采取深埋的办法,建工局却建议选择浅埋。”
“老毛子派来专家组帮咱们规划,老毛子专家组却摒弃了自己的优势技术,依然坚持让咱们选择浅埋”
“这是为什么”
空气中烟雾缭绕,刘国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
李爱国感觉到浑身发冷。
地铁在这年月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地下防护工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地铁的确发挥了避弹所的重要作用,为取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老大哥却要求小兄弟修一个浅地铁再联系到两家最近的关系变化,这背后的心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上面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屡次驳回建工局和老毛子专家的请求,为主张深埋的工程局创造机会。
(其实在后世,京城地铁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看似采用了浅埋的办法,深度却高达40米,远超了浅埋的概念。
并且后期在地铁的上方,还构筑了厚度高达1米的混凝土盖子)
一根烟抽完,刘国璋将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看着李爱国说道:“爱国,有些事情你知道就行了,不要掺和进去。”
李爱国明白老师的维护之意,点头道:“老师,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只讨论技术,不涉及整治。”
这正是刘国璋满意李爱国的一点。
这位学生曾数次有机会涉足到“整治”中,但是每次却及时抽身,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
两人闲聊几句,确定了盾构机的研究计划。
“就这么决定了,我现在通知邢段长。”刘国璋恨不得马上就看到盾构机,他准备拿起电话。
这时候,电话突然响了。
刘国璋吓了一跳,犹豫了片刻,接起了电话。
“喂”
刘国璋的脸色难看起来,失声道:“什么工地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