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河接过纸袋,从里面把文件抽出来,至少三百页的厚度。
《大西北10万平方公里人工绿洲方案初稿(绝密)》
夫妻俩看到醒目的大标题,一齐震惊挑眉。
翻开,密密麻麻的调查资料、地质图表、气象数据和理论分析。
再往后翻,还有大量的彩页照片,地质学家、气象学家、植物学家组成的混合勘探队,在大西北各个地区合影留念。
有些合影看着还挺正常,只是大家发型有点凌乱,脸晒得有点黑。
个别合影只能用狼狈形容,有老地质学家胳膊打着石膏,有浑身烂泥的年轻植物学家,难以想象是怎么搞成这样的。
甚至有几张照片里的气象专家头部受伤,正戴着痛苦面具,手拿白毛巾捂住伤口,背景飞沙走石黄尘漫天,可能是沙尘暴时被飞石砸中脑袋了。
合影只是一小部分,还有数不清的岩石、地下河、生物化石、荒漠植物、沙改土农田的现场照片,各种仪表数据和手绘示意图。
【猪肝色泥质粉砂岩,夹两层厚2灰绿色细粒硬纱质石英长石砂岩……】
【位于4099.0高程点SE124°,770……】
【岩矿心回次采取率要求过高,xx%,分层不低于xx%……】
【表面溶蚀形成劈麻状纹理,具重结晶现象、方解石化及硅化】
【具文象结构、蠕虫状结构、中粒花岗结构……】
宋河满头问号,大部分内容完全看不懂。
“最早的数据是六十年前的?”相晓桐讶异,“半个多世纪的数据还能用吗?这项目这么久了?”
“每隔五年左右,很多地方会重新勘探一次,改造大西北的想法何止六十年?八十年前就开始了,但那时候希望渺茫,勘探规模不大。”王将军道,“这些年陆陆续续一直派考察队去大西北,通过逐年数据,判断地下水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岩石土壤的变化,继而了解各地区的整体状态。”
“百年大工程啊!”宋河啧啧感叹,翻着那些合影,“四五代人接力干,太不容易了!”
“确实不容易,有些勘探队里甚至会出现师祖、老师、学生的老中青三代阵容,一代传一代,堪比愚公移山了。”王将军点头。
“言归正传,这么多年对大西北锲而不舍的研究是有回报的,这两年一个精确的荒漠演变模型建立起来了,学界很多泰斗认为,时机基本成熟,我们现在应该有条件,彻底改造约1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荒漠,将其变为森林!”
“这些年乘黄绿洲公司已经改出两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了,包括在内吗?”宋河问。
“不包括,往后翻,有120页的数学论证摘要和详细地图。”王将军道。
“老观念认为,这十万平方公里里面,有七万平方公里是绝不可能变成绿洲的,水文气候条件不合适,强行把树种下去,最后也是集体枯死。靠人工灌溉基本不可能,毕竟这是相当于一个浙省面积的森林,纯靠人工灌溉,耗水量够上亿人用了。”